一、重介質選礦
重介質選礦是指在密度大于1000㎏/m3的介質中進行的選礦過程。介質的密度一般選擇在礦物中輕礦物和重礦物的密度之間,當嚴格控制介質的密度時(波動范圍≤20千克/米3),可使密度差只有50~100千克米3的兩種礦物有效分離。
重質選礦主要用在礦石預選上,即在粗粒條件下選出脈石或圍巖,減少細磨深選礦石量,并提高入選礦石品位。目前它已在處理鐵、錳、鉛、鋅、錫、銻、煤矸石、金剛石及其它金屬和非金屬礦石方面廣為應用。入選石粒度上限為50~150mm,下限為2~3mm。
重介選礦工藝包括礦石準備、介質制備、礦石分選、介質脫出、介質再生等項作業。重介質選礦分離密度可精確控制,能使密度差很小的礦物有效分離。單位面積的處理量大,選礦成本低。一般的中小型選廠較少使用。
二、跳汰選礦
跳汰選礦是重力選礦的主要方法之一,屬于深槽分選作業。跳汰選礦,除了很微細的物料以外,幾乎可以處理各種粒度的礦物原料,工藝操作簡單,設備處理能力大,并可在一次選別中得到某種產品,因此生產中應用。用跳汰處理原煤約占總選煤量40%。對于金屬礦石,則是處理粗、中粒鐵礦石、錳礦石及鉻礦石的主要方法。并大量用于選別不均勻嵌布的鎢、錫礦石的較粗粒部份。用跳汰機處理含金砂礦、含鈮、鉭、鈦、鋯的原生礦石和砂礦均有用,同時也是選別金剛石的主要方法。礦石中待分離的礦物密度差越大,入選粒度范圍可以越寬。例如對于砂金礦在給料粒度小于25mm時,可以不分級入選,回收粒度下限可以0.04mm。但對于一般金屬礦石實行分級入選則可有效地改善分選指標并提高設備處理能力。
在比重差≥1.25且礦石單體解離的前提下,跳汰機可選粒度選煤為150~2mm之間,選別其它礦物的粒度范圍為50~0.1mm之間,選別砂金下限粒度可達0.04mm。
三、搖床選礦
搖床屬于流膜選礦類設備,由平面溜槽發展而來,以后以其不對稱往復運動為特征而自成體系。
搖床是分選細粒礦石的常用設備,處理金屬礦石時有效選別粒度范圍是3~0.019mm,選煤時上限粒度可達10 mm。搖床分選準確性高,經一次選別可以得到高品位精礦或廢棄尾礦,且可同時接出多個產品。平面搖床看管容易,調節方便。
四、溜槽選礦
溜槽選礦屬于斜面流分選過程。礦漿給到一定傾斜的斜槽或斜面上,在水流推動下,礦粒群松散分層,上層細礦物迅速排出槽外,下層重礦的則滯留在槽內或以低速自下部排出。分別接取后,即得精礦和尾礦。
溜槽是早出現的選礦設備。設備結構簡單,投資和生產費用低廉,粗、中粒溜槽還有較高的處理能力。
五、螺旋選礦
螺旋選礦是在彎曲成螺旋狀的長槽內進行的選礦過程,仍屬斜面流選礦范疇,但在這里利用了礦漿在回轉運動中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促使細重礦物在槽面上分帶,并分別連續排出。
(一)螺旋選礦機
螺旋選礦機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占地面積較小,單位處理量較大,操作維護較為簡便。該機適于處理含泥少的砂礦,給料粒度在2~0.1mm,以0.5~0.1mm。在處理含泥高的脈礦磨礦產品時應進行脫泥或分級,否則將降低精礦質量和回收率。
(二)螺旋溜槽
礦漿在螺旋溜槽上的流動情況與分選原理與螺旋選礦機基本相同。只是在螺旋溜槽槽面上有更大的平緩寬度,礦漿呈層流流動的區域較大,故適于處理微細粒級礦石。
螺旋溜槽結構簡單,處理量大,操作方便,生產費用低,適合處理0.6~0.03mm脈礦或砂礦。
六、離心選礦
離心選礦主要借助于離心力,加快了微細粒級的沉降和分層速度,適于處理-0.1mm的微細粒級礦物,因生產成本相對于一般的重力選擇礦方法比較高,且對37~19微米粒級回收效果很好。目前主要用于處理如鎢等價值比較高的微細級物料。
與搖床相比,在處理0.037~0.019mm的物料中,離心選礦機占地面積少,處理量大,節約電耗,但其選礦富集比均較低,其所產精礦需用皮帶溜槽進行精選才能達到精礦。離心選礦機主要用于替代鋪布溜槽工藝。